中山一院荣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0-10-23
    1021日,广东召开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会议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公布并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涌现出的999名先进个人和303个先进集体,以省委名义表彰150名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和100个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处刘大钺,重症医学科吴健锋,显微创伤手外科朱庆棠,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郭禹标、黄建强、梁秀,医学检验科郭鹏豪7人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其中,刘大钺和黄建强2人还获得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驰援武汉医疗总队临时党总支部获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国有召,必有应”!医院党委响应国家、省委号召,火速集结,众多医护人员请战。



    先锋出征:除夕,面对未知的危险,迅速组建第一、二批共18人的队伍,义无反顾逆行出征,进驻条件最差、患者最多的汉口医院,合理分区重建秩序,贡献院感防控和消毒隔离的中山医方案

    精锐尽出:武汉鏖战,第三批131人元宵前夕增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48小时内接管2个病区并满负荷收治100名危重症患者,搭建高级生命支持单元,缓解ICU床位短缺困境,总结出一套多学科联合、医护患一体化、救治康复全覆盖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路径。

    名家助阵:全国重症主委管向东教授作为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国家级专家,只身援鄂66天足迹遍布湖北,驻点雷神山医院巡查、指导重症救治。国家远程医疗队专家谢灿茂教授为武汉雷神山医院远程会诊。

    党建引领: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总)支部,54名队员在武汉火线入党。

    后方支持:成立抗疫特战队及后备队1800人时刻准备着,援鄂医疗物资累计投入1316.3万元,包括ECMO、呼吸机等紧缺设备。



    不辱使命:医疗队共诊治新冠患者292例,重症、危重症患者188例,实现打胜仗,零感染,零意外的目标,实现你们不出院,我们不撤离的医者诺言。

 

    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驰援武汉医疗总队临时党总支部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临时党总支和广大党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践初心、担使命,筑堡垒、当先锋,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筑强堡垒,引领抗疫: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总支,分别在武汉协和医院西一病区、西二病区、后勤保障组、汉口医院设立临时党支部,由专家、医疗骨干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和支委。

    发展党员,强化队伍:建立“党群一对一”制度, 在政治思想上示范引导,在生活心理上互帮互助,64名同志提交了入党申请书,54名同志火线入党,为党组织注入新生力量。医疗队员中党员占比由45%提升到81%   

    党建医疗,融合促进:党支部开展“一课记初心”4次,主题党课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一组一座谈,互相帮扶共同抗疫;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开展一花献真心活动,鼓舞医务人员士气;以医心为目的,开展三卡暖人心活动;开展一事一问候一次一疏导活动,为队员排忧解难,保持队伍战斗力。

 

 

 

    宣传有力,凝心聚力:党支部精心组织,积极发动,深入挖掘,让一线抗疫的感人故事、亮点事迹、新技术运用得到宣传和推广,向社会展示了中山一院人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精神风貌,受到学习强国、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凤凰网等多家国内知名媒体报道1500余次。

 

   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刘大钺

   (同时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中山一院医务处副处长、医保管理中心主任

 

 

   124日除夕夜,刘大钺进驻条件最差、患者最多的汉口医院。他身先士卒,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探路,充当的清洁工”“装修工,清运垃圾,清洗消毒面屏、护目镜,重新设计改造分区,为医疗队员打造安全屏障、树立战疫信心;梳理制定了《新冠肺炎隔离病区消毒工作指引》、《医疗队员个人及酒店驻地管理指引》、《个人防护标准化流程》等制度流程,在广东、广西、海南等20多支医疗队推广应用;援鄂返粤未及休整,积极响应国家安排,作为第二批抗疫专家组成员,远赴塞尔维亚抗疫。

 

   吴健锋

   中山一院重症医学科重症一科主任、外科十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

 

 

   作为抗击“非典”的老兵,吴健锋在除夕夜带头冲锋在抗疫一线,主导分组式病房管理模式,开展以教授为主的查房诊疗模式;积极疏导患者心理,给予信心和希望,是坚守到最后的高水平国家医疗队中的一员;参与起草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重型和危重型病例诊疗规范,成为全国治疗重症患者的规范;参加10余次国内讨论会和一次中欧抗击新冠讨论会,总结救治经验, 发表论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影响3位队员在前线写下入党申请书,培养他们在战疫火线光荣入党。

 

   朱庆棠

   医学工程部主任、显微创伤手外科副主任、骨显微医学部党总支书记、主任医师

 

 

   朱庆棠作为中山一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队长,在24小时之内带领131名队员携装备物资抵达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在48小时内接管2个病区并满负荷收治了100名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在驰援武汉的60个日夜,经常奋战在隔离病房,带领队员在非重症监护病区建立了高级生命支持单元,开展了有创通气、俯卧位通气、重症超声、血液净化等先进诊疗技术;实现打胜仗,零感染,零意外的目标,所带领的医疗队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作为援鄂国家医疗队领队代表在国务院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经验。

 

   郭禹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老年病学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

 

   广东省新冠专家组副组长郭禹标是国家援助塞尔维亚医疗队医疗组组长,在塞尔维亚坚守了六周,几乎走遍了所有出现病例的城市,其中两次前往疫情最严重的尼什地区;分享“中国方案”“广东经验”,指导塞国以最快速度在首都会展中心建起收治能力超3000人床位的方舱医院;开展一系列培训和技术指导,获得塞尔维亚国防部长武林在卫队之家颁发象征保卫国家的最高荣誉奖章。

 

   黄建强

(同时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黄建强不畏危险,践行医务人员的职责,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和2008年我国手足口病疫情期间参与救治工作;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批队长、广东省援鄂医疗队二队医疗组组长奔赴武汉市汉口医院,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近2个月,统筹、协调来自广州、东莞、汕头、梅州、茂名五个地区18家医院医生的医疗工作;实施多种氧源供氧,开展综合诊疗和个体化方案,关心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

 

   梁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理师

 

 

   梁秀在援鄂期间担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批援汉护理小组组长,关心组员身心健康,改善医院环境,带领团队梳理工作流程,积极遏制新冠病毒传播;全心全意照护新冠患者,加强病房巡视,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与健康宣教;结合隔离病房特点及患者的用药情况,整理病区冰箱,制定患者自备药管理制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提交入党申请书并火线入党。

 

   郭鹏豪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主管技师

 

 

    郭鹏豪第一时间投身院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并根据工作实际提出一系列优化方案;作为广东省援京核酸检测医疗队队长,郭鹏豪带领支援队赴北京开展新冠核酸检测工作,完成33000余人份核酸检测,将该院单日最高检测量从4000人份迅速提升至13000人份;结束驰援北京抗疫任务,又作为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先遣队队长,义无反顾投入援港战,带领队员高效高质地完成近180万人的核酸检测工作,单日检测量达到20余万,得到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林郑月娥及国家卫健委相关领导的慰问。(党委办公室)